靈雲院,庭園宛如其名,在抽象的意念中,卻有寫實的表現。
九山八海之庭是由重森三玲先生在1970年代修復,而臥雲之庭是他所造。
參拜入口
京都的三月,空氣中還透露著冷風,讓枯山水的意境,感受更深
九山八海之庭
庭園中的遺愛石
石組與白砂的律動,構成的禪世界
庭園原本是荒廢的,經由重森三玲先生修復,才得以讓後世一窺此庭
溪流從後方的龍門瀑與鯉魚石潺潺流下,也帶入源源不絕的動能
臥雲之庭
抽象的雲紋,帶來了真實與想像的交錯
龍門瀑的激流,順著鯉魚石而下,因激盪而產生波紋
靜置的庭園,卻有如山水變化的姿態
往後退一步,讓視野更開闊
沒有大山、大水的空間中,卻以石、砂,創造出充滿能量的庭園,每一細節,都會讓人停下腳步佇足
不論在過去、現在或未來,這都是一種永久流傳的文化資產